《山居十三首》
心远不妨车马过,地偏渐听月风来。 参差竹木皆清景,唯有梅枝手自栽。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法,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幽静优美的景色,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恬淡。
首句“心远不妨车马过”,意为心志远离纷扰,即使车马喧嚣,亦不妨过。这里的“心远”是诗人自我形象的描绘,表明他内心世界超然,不受外界干扰。而“不妨车马过”则表现出他的超脱,即使有车马经过,也丝毫不影响他的心境。
第二句“地偏渐听月风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静谧。随着距离尘世愈来愈远,自然的声音逐渐清晰,月下的清风徐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句诗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幽深。
第三句“参差竹木皆清景”,这句诗描绘了周围参差的竹木,构成一幅清新的自然景色。这里的“皆清景”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为下文的“唯有梅枝手自栽”做了铺垫。
最后一句“唯有梅枝手自栽”,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亲手栽种的梅枝,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也表达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这一句不仅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和诗人亲手栽种的梅枝,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恬淡,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执着。读之令人陶醉于诗人的世界,感受那份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
|
创作背景
**蔡格《山居十三首》的创作背景与他所处的宋代环境及其个人生活经历有关**。蔡格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昌盛的时代。同时,宋代士人普遍有着山水情怀和归隐之心,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精神寄托。蔡格本人的性格、经历和信仰也可能影响了他的创作,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宁静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与《山居十三首》相关的研究文献,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山居耕田苦。
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
身贪鄙者余财。
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
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
奉法守职。
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
-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杨君闲上法,司命驻流年。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
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
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
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