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九日感伤(先人下世忌)》

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途独倚楼。
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
悠悠岁月只添老,靡靡湖山已倦游。
只有思亲双泪眼,寒江忍付水东流。
作品赏析
这首诗《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途独倚楼》是一首深切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九日)时,独自一人在楼头,面对着远方的景色,怀念着远方的亲人。 首句“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途独倚楼”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重阳节的特殊情感,悲秋之情与重阳节的氛围相吻合,更增添了诗的悲伤色彩。而“独”字则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仍身处异乡,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孤独和寂寞。 “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楼头所见到的景象,他曾经亲手种下的白杨树已经长高长大,但这些都不在原来的地方。而他头上的黄菊也暗示了作者已经步入老年,表达了作者对年华已逝的无奈和悲凉。 “悠悠岁月只添老,靡靡湖山已倦游”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给作者带来的衰老和疲惫感,曾经的壮志豪情也已经消磨殆尽。同时,“已倦游”也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熟悉的湖山已经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最后,“只有思亲双泪眼,寒江忍付水东流”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眼泪已经无法承载这种思念之情,只有任由泪水流淌。最后一句“寒江忍付水东流”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深深的无奈和哀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时作者的孤独、寂寞、衰老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无奈和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关键字: 悲秋 思亲 白杨
相关诗词
  • 1
    [唐]
    权门阴奏夺移才,馹骑如星堕峡来。
    晁氏有恩忠作祸,贾生无罪直为灾。
    贞魂误向崇山殁,冤气疑从汨水回。
    毕竟功成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月落湘潭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蘋蘩。
    谁能力制乘时鹤,自取机沉在槛猿。
    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
    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敢言。
  • 2
    [金]
    余言,怀卫间风气清淑,物产奇丽,相约他年为终焉之计。
    尔后事与愿违,遑遑未暇。
    故其晚年诗曰,梦想淇园上,春林布谷声。
    又曰,故交半在青云上,乞取淇园作醉乡,盖志此也。
    东山高情远韵,参之魏晋诸贤而无愧,天下共知之。
    不幸年逾五十,遂下世,今墓木将拱矣,雅志莫遂,令人短气。
    余既沈迷簿领,颜鬓苍然,倦游之心弥切。
    悠悠风尘,少遇会心者,道此真乐。
    然中年以来,宦游南北,闻客谈个中风物益详熟。
    顷因公事,亦一过之,盖其地居太行之麓,土温且沃,而无南州卑溽之患。
    际山多瘦梅修竹,石根沙缝,出泉无数,清莹秀澈若冰玉。
    稻塍莲荡,香气
  • 3
    [元]
    古往今来,多忧少喜,淳化太平难值。
    幸逢圣贤出世。
    布道德、谈罗天地。
    上界真人权下世。
    御万国、不劳神器。
    中外偃武修文,敬贤尚德,致清平瑞。
    何以上答天恩,佳时念、因循等闲虚费。
    要先崇俭约,务饱暖、不贪名利。
    向玄门求奥秘。
    戒嗜欲、保安和气。
    更心上物物,头放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