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只添老,靡靡湖山已倦游。
意思:悠悠岁月只添老,细密湖山已厌倦游。
出自作者[明]戴良的《九日感伤(先人下世忌)》
全文赏析
这首诗《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途独倚楼》是一首深切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九日)时,独自一人在楼头,面对着远方的景色,怀念着远方的亲人。
首句“常年九日倍悲秋,况在长途独倚楼”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重阳节的特殊情感,悲秋之情与重阳节的氛围相吻合,更增添了诗的悲伤色彩。而“独”字则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仍身处异乡,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孤独和寂寞。
“手种白杨何处是,头簪黄菊此生休”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楼头所见到的景象,他曾经亲手种下的白杨树已经长高长大,但这些都不在原来的地方。而他头上的黄菊也暗示了作者已经步入老年,表达了作者对年华已逝的无奈和悲凉。
“悠悠岁月只添老,靡靡湖山已倦游”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给作者带来的衰老和疲惫感,曾经的壮志豪情也已经消磨殆尽。同时,“已倦游”也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熟悉的湖山已经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最后,“只有思亲双泪眼,寒江忍付水东流”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眼泪已经无法承载这种思念之情,只有任由泪水流淌。最后一句“寒江忍付水东流”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深深的无奈和哀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时作者的孤独、寂寞、衰老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无奈和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