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登泰山二首》

一跻尼父更谁登,扶日扪参紫翠层。
四海儿孙向罗立,万方稚子走香灯。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长啸一声空八表,恍疑鹏背坐来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孔子思想的敬仰和对其门生后代的祝福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一跻尼父更谁登”,诗人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敬仰之情,想要登临孔子的境界,这种愿望在当今世上,还有谁能做到呢?这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高敬意。 “扶日扪参紫翠层”这句描绘了诗人攀登的情景。他扶着太阳,手摸星辰,穿越紫翠重重的山峰,这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四海儿孙向罗立,万方稚子走香灯”两句描绘了孔子门生后代的盛况。他们像天下的儿童向往母校一样,向往着孔子思想,接受其教诲。这两句表达了对孔子思想的普及和影响的深远的赞扬。 “独将浑噩留天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孔子思想及其学派保持纯真、质朴的道德风貌的肯定和赞赏。 “几为沧桑纪废兴”则表达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影响,沧桑指沧海桑田,也就是兴衰更迭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孔子的思想仍历久弥新。 “长啸一声空八表”这句是诗人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影响的广大无边的赞扬,他长啸一声,响彻天地之间。 “恍疑鹏背坐来曾”则表达了诗人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对其的崇敬之情,他仿佛在老鹏的背上坐过,亲身体验过孔子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孔子思想的敬仰,对孔子门生后代的祝福,以及对历史变迁中孔子思想历久弥新的赞扬。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以及对纯真、质朴道德风貌的赞赏。
创作背景
宋代的陈梦良创作了《登泰山二首》,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泰山这座雄伟的山峰有关。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地区,因其巍峨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陈梦良在登泰山时,被泰山的壮美景色所震撼,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登泰山二首》描写了陈梦良登上泰山的过程和感受,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敬畏之情。通过这首诗,陈梦良将个人的感受与对自然、历史的思考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
诗词关键字: 稚子 儿孙 长啸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