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唐元夕三首》
街头如书火山红,酒面生鳞锦障风。 佳客醉醒克色裹,新妆歌舞月明中。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街头生活的景象,以火红的火山和酒面的鳞片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街头生活的热闹和繁华。
首先,诗人将街头比作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红色的火焰,这红色代表了生活的热烈和活力。这样的比喻让人联想到街头生活的多彩多姿,就像一本书一样,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各种不同的故事和人生。
接着,诗人又用酒面生鳞锦障风这样的形象来描绘街头的生活氛围。酒面上飘浮的鳞片,给人一种繁复而华丽的感觉,仿佛酒气如同一片片鳞片在空气中漂浮,形成了浓厚的氛围。这样的描述既展现了街头生活的热烈气氛,又给人一种醉人的感觉。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醉酒的客人醒来后包裹在色裹之中。这里的色裹指的是用颜色装饰的衣物,暗示了客人的华丽装扮。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到街头生活虽然热闹,但也有着高贵和华丽的一面。
最后,诗人又描绘了新妆歌舞的场景,月光下的新妆歌舞更显美艳动人。这里的月光下的歌舞象征着街头生活的美好和温馨,同时也展示了街头艺人的才华和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街头生活的多姿多彩,既有热烈的氛围,又有高贵和华丽的一面,同时还有美好的一面。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街头生活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
创作背景
《福唐元夕三首》是宋朝诗人方孝能创作的一组诗。这三首诗描写了福唐(今福州)元宵节的景象。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节日背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古时又称上元节或灯节。这一天,人们会张灯结彩,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庆祝春节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这样的节日氛围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2. 地点背景:福唐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对福唐元宵节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3. 社会背景:诗歌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福唐地区元宵节庆祝活动的盛况和民众的生活情感。
综上所述,《福唐元夕三首》的创作背景包括节日背景、地点背景和社会背景,诗人通过这些元素,生动地展现了福唐元宵节的景象。
相关诗词
-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
公昔隐居乌石冈,老观禅师同道场。
法主懒安共徜徉,李薛咨参互击扬。
摆脱利欲心清凉,是以能全此至刚。
黄巢兵乱来福唐,公力抗之不肯降。
欣然引颈齿剑芒,白乳上涌如雪霜。
老蒇自谓暴无伤,才杀人半於南方。
公无爵位在周行,史臣不书名不彰。
后三百年丞相张,夜梦三贤与迎将。
翌日游山登公堂,宛如梦中貌昂藏。
再来为州剡奏章,赐名刚显烈有光。
葺祠为庙饰栋梁,普与州人奉肴觞。
於荐荔丹与蕉黄,岁时来享以为常。
我作铭诗刻其旁,千万亿载死不亡
-
薄薄春衫新缕金,樽前风细怯轻阴。
酒香隐约生红粉,正与桃花共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