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桥度已尽,有亭枕江湄。 常时闭共门,为问居者谁。 范蠡其明哲,功成学鸱珍。 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 张翰轻绂冕,归及鲈鱼时。 生前一杯足,何以身后为。 鲁望棲甫里,有田常茂饥。 不应州县辟,郁此胸中奇。 并为吴越人,名与日月垂。 相去二千载,今乃同一祠。 壁间面如生,凛然人在兹。 我本江海客,於焉起遐思。 死者不可作,来者讵可期。 手持一钓竿,浩歌熟从之。 |
|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首联“长桥度已尽,有亭枕江湄”,描绘了长桥和江边的亭子,为诗中的主题人物提供了背景。颔联“常时闭共门,为问居者谁”,通过询问亭子的主人是谁,引出了对三位历史人物的赞美。颈联“范蠡其明哲,功成学鸱珍。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用范蠡、张翰、陆龟蒙的故事,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范蠡功成身退,张翰不慕荣华,陆龟蒙则隐居乡间,他们都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尾联“我本江海客,於焉起遐思。死者不可作,来者讵可期。手持一钓竿,浩歌熟从之”,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如“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壁间面如生,凛然人在兹”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