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三高祠》

长桥度已尽,有亭枕江湄。
常时闭共门,为问居者谁。
范蠡其明哲,功成学鸱珍。
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
张翰轻绂冕,归及鲈鱼时。
生前一杯足,何以身后为。
鲁望棲甫里,有田常茂饥。
不应州县辟,郁此胸中奇。
并为吴越人,名与日月垂。
相去二千载,今乃同一祠。
壁间面如生,凛然人在兹。
我本江海客,於焉起遐思。
死者不可作,来者讵可期。
手持一钓竿,浩歌熟从之。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首联“长桥度已尽,有亭枕江湄”,描绘了长桥和江边的亭子,为诗中的主题人物提供了背景。颔联“常时闭共门,为问居者谁”,通过询问亭子的主人是谁,引出了对三位历史人物的赞美。颈联“范蠡其明哲,功成学鸱珍。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用范蠡、张翰、陆龟蒙的故事,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范蠡功成身退,张翰不慕荣华,陆龟蒙则隐居乡间,他们都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尾联“我本江海客,於焉起遐思。死者不可作,来者讵可期。手持一钓竿,浩歌熟从之”,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如“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壁间面如生,凛然人在兹”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追求。
创作背景
《题三高祠》是宋朝诗人杨友夔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与“三高祠”有关。三高祠是江苏吴江的一个纪念三位高士的祠堂,这三位高士分别是范蠡、张翰、陆龟蒙,他们都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隐居生活,被后人尊为“三高”。这首诗就是杨友夔在游览三高祠时,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 在诗中,杨友夔表达了对三位高士的敬仰,同时也通过描绘祠堂周围的景色,展现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借用三位高士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于清静自然生活的追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与《题三高祠》相关的文献,以获取更多介绍。
诗词关键字: 浩歌 居者 钓竿
相关诗词
  • 1
    [宋]
    薄薄轻轻寒露雨,微微飒飒早秋风。
    小舟办了松江去,占取三高作钓翁。
  • 2
    [唐]
    云霞咫尺压吴郊,乘兴斯须棹小舠。
    欲往结庐嗟未得,羡他何氏有三高。
  • 3
    [宋]
    天下最奇处,绿水照朱楼。
    三高仙去,白头千古想风流。
    跨海晴虹垂饮,极目沧波无际,落日去渔舟。
    苹末西风起,橘柚洞庭秋。
    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
    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
    回首洪崖西畔,随分生涯可老,卒岁不知愁。
    做个终焉计,谁羡五湖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