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吕御史咏院中丛竹》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闻君庭竹咏,幽意岁寒多”,作者通过描述对庭竹的咏叹,表达了对岁寒之节、幽深意趣的深深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得到更好的配饰的遗憾之情。
首句“闻君庭竹咏,幽意岁寒多”,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庭竹咏的欣赏。诗人通过“闻君庭竹咏”这一动作,暗示了对庭竹咏的深深喜爱和赞赏。而“幽意岁寒多”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庭竹深邃、幽雅之意的赞美,同时隐含了岁寒之节、幽深意趣的重要性。
第二句“叹息为冠小,良工将奈何”,则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这里的“叹息为冠小”暗示了诗人对庭竹咏的配饰不够理想,未能完全展现庭竹的魅力,使得赞赏之情有所减损。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因此叹息不已。而“良工将奈何”则表达了诗人对如何更好地配饰庭竹的困惑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对庭竹咏的赞赏和遗憾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岁寒之节、幽深意趣的深深欣赏,同时也传递出对艺术创作中如何更好地展现主题的困惑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
创作背景
《和吕御史咏院中丛竹》是一首咏竹诗,作者是唐朝的张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环境影响:诗人可能在御史院中看到了丛竹,被其形态和气质所吸引,因此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情感寄托: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高尚、坚韧、正直的象征,诗人可能借咏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人生态度。
3. 应和之作:题目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即诗人吕御史先写了一首咏竹诗,张纮则根据原诗进行创作,这在当时的诗坛上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方式。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由环境因素、情感寄托以及应和之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诗词
-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
山侗昔日,火院中间,千斤重担常耽。
镇日争名竞利,嫉妒悭贪。
万般忧愁思虑,又何曾、时暂心闲。
因个甚,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
正在迷津受苦,风仙至,专专救度愚顽。
二载才方省悟,跳出乡关。
如今逍遥坦荡,炼身中、七宝还丹。
功行满,访蓬瀛,再见师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