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七老会诗》

东洛幽闲日暮春,邀欢多是白头宾。
官班朱紫多相似,年纪高低次第匀。
联句每言松竹意,停杯多说古今人。
更无外事来心肺,空有清虚入思神。
醉舞两回迎劝酒,狂歌一曲会娱身。
今朝何事偏情重,同作明时列任臣。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东洛(今河南洛阳)与友人欢聚宴饮时所作,时当暮春。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之情。 首联“东洛幽闲日暮春,邀欢多是白头宾”,直接点明与友人相聚的背景和缘由。东洛是友人聚集的地方,此时又逢暮春时节,大家在一起饮酒作乐的主要是白发苍苍的老朋友。这样的场景下,自然引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挚的友情。 颔联“官班朱紫多相似,年纪高低次第匀”,对聚会者的身份进行了描绘。在场的人官位大多相似,年纪从年高到年幼依次排开。这一联写出了老朋友相聚时的共同点,揭示了聚会的意义,同时通过“朱紫”这一关键词语,暗示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颈联“联句每言松竹意,停杯多说古今人”,具体描绘了聚会的内容。在联句时,大家常常吟咏松竹之类的诗句;在饮酒时,大家经常谈论古人的事迹和诗文。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共同爱好和兴趣,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深深思考。 尾联“今朝何事偏情重,同作明时列任臣”,是对聚会的美好未来的展望。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共同担当着国家重任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君治世的向往。这一联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同时,通过对聚会场景、内容、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七老会诗》是唐代诗人郑据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述的是作者与六位老朋友聚会时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友谊和生活的珍视。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交背景: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游酬唱十分盛行。郑据与六位老朋友相识多年,感情深厚,因此常常聚会欢宴,这首诗就是在一次聚会中诞生的。 2. 人生感悟:郑据在诗中提到“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表达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这种感悟可能源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友情的珍视。 3. 诗歌传统: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写友情和宴饮的作品,这首诗也受到这些传统诗歌的影响。郑据借助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综上所述,《七老会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社交风气、作者的人生感悟以及诗歌传统密切相关。
诗词关键字: 联句 醉舞 松竹
相关诗词
  • 1
    [唐]
    闲居同会在三春,大抵愚年最出群。
    霜鬓不嫌杯酒兴,白头仍爱玉炉熏。
    裴回玩柳心犹健,老大看花意却勤。
    凿落满斟判酩酊,香囊高挂任氤氲。
    搜神得句题红叶,望景长吟对白云。
    今日交情何不替,齐年同事圣明君。
  • 2
    [唐]
    休官罢任已闲居,林苑园亭兴有馀。
    对酒最宜花藻发, 邀欢不厌柳条初。
    低腰醉舞垂绯袖,击筑讴歌任褐裾。
    宁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
    飞觥酒到须先酌, 赋咏成诗不住书。
    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
  • 3
    [唐]
    垂丝今日幸同筵,朱紫居身是大年。
    赏景尚知心未退,吟诗犹觉力完全。
    闲庭饮酒当三月,在席挥毫象七贤。
    山茗煮时秋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
    临阶花笑如歌妓,傍竹松声当管弦。
    虽未学穷生死诀,人间岂不是神仙。
郑据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