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雨寒忆舍弟》

已过清明节,仍余料峭寒。
风声生树底,雨气满林端。
堤草青犹短,山花湿未干。
季方千里隔,谁念客衣单。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环境的细致入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已过清明节,仍余料峭寒”点明了季节和天气,清明时节正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的季节,但天气仍有寒意。第二句“风声生树底,雨气满林端”形象地描绘了风和雨的情景,风在树底轻轻吹过,雨气弥漫在林间。第三句“堤草青犹短,山花湿未干”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堤上的草刚抽出新绿,山花湿漉漉的还未干。第四句“季方千里隔,谁念客衣单”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由于友人季方远在千里之外,使他感到孤单和寒冷。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清明时节,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展示了其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创作背景
《雨寒忆舍弟》这首诗是明朝诗人萧翀创作的一首思念亲人的诗篇。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气候环境:诗题中的“雨寒”二字揭示了当时的气候特征,天气寒冷且下着雨,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亲人的思念。 2. 亲情思念:诗中的“忆舍弟”表明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诗人可能因为离开家乡,与亲人分别,而在雨寒的天气中更加想念远方的弟弟。 3. 社会背景:明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并不富裕。诗人可能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在寒冷的天气中更加感慨,从而产生了对亲人的思念。 综上所述,《雨寒忆舍弟》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寒冷的雨天中,因为生活艰辛和远离亲人而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篇。
诗词关键字: 山花 风声
相关诗词
  • 1
    [唐]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 2
    [唐]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 3
    [宋]
    谡谡东风作雨寒。
    无言独自凭栏干。
    绿肥红瘦春归去,恨逼愁侵酒怎宽。
    追往事,惜花残。
    残花往事总相关。
    风光台上伤心处,此意人休作等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