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但知今日复明日,不觉前秋与后秋。 平步坦然归故里,却乘好月过沧洲。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从容不迫、淡定自然的态度。
首句“但知今日复明日”,简单直接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只有知道每天都只是重复着过去的一天又一天,没有其他特别的或重要的变化。这种平淡的描述,实际上蕴含了对时间的深刻理解,即时间的无情和不可挽回。
“不觉前秋与后秋”,秋天是一个季节性的象征,代表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沉淀。这里,“不觉前秋与后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经历了秋天的变换。这种表述带有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惋惜,因为时间的流逝是无法阻挡的。
“平步坦然归故里”,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他平静地走回了自己的故乡,没有任何挣扎或纠结。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却乘好月过沧洲”,最后两句中,“好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希望,“沧洲”则可能代表了诗人的故乡或者他心中的理想之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愿意在美好的月色中走向他的归宿,这不仅是一种对生活的接受,也是一种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平淡的描述和意象,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淡定自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和眷恋。
|
创作背景
释守慧的《偈》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教义和修行实践有关。偈是佛教中一种短小的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表达教义、悟境或修行体验。这首《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描绘,传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修行者心境的坦然和超脱。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修行的领悟,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背景和内涵。
相关诗词
-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
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
却怕灵均独醒。
-
阴极而阳生,力穷而位转。
苍龙退骨而骧,玄豹披雾而变。
要将三世佛髑髅,穿作数珠子一穿。
莫道明头暗头,真个日面月面。
直饶你斗满秤平,也输我卖贵买贱。
槃里明珠,不拨自转。
-
妙存湛湛不为无,真照灵灵不为有。
更向其间退步看,白云断处青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