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白鹿洞》

古洞云封山正阴,攀藤负石此登临。
双峰削剑雄中外,五老当头壮古今。
入室颙瞻先圣像,登台惭愧昔时心。
十年梦寐今方见,终老生涯只处寻。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古洞时所作,通过对古洞内外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圣的崇敬之情。 首联“古洞云封山正阴,攀藤负石此登临”,直接点明作者攀登山洞的情景。古洞被云雾所封,山势阴暗,但这并没有阻挡作者前进的步伐,他依然攀登着藤蔓,背着石头,来到了这里。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作者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颔联“双峰削剑雄中外,五老当头壮古今”,作者用双峰和五老山来比喻古洞的雄伟壮丽,赞叹其内外耸立,古今壮丽。这一联描绘了古洞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颈联“入室颙瞻先圣像,登台惭愧昔时心”,作者进入洞内,看到先圣的肖像,感到敬仰和崇敬。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先圣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愧疚之情。 尾联“十年梦寐今方见,终老生涯只处寻”,作者经过十年的追寻和努力,终于见到了古洞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一联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愿意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归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圣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未来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游白鹿洞》是宋朝诗人蔡沆的一首诗,描绘了他游览江西庐山白鹿洞的所见所感。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为古代书院的代表,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教条”,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蔡沆在游览白鹿洞时,被其山水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请注意,以上只是根据诗的主题和常见的背景进行的推测,如果您需要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诗词关键字: 先圣 梦寐 登临
相关诗词
  • 1
    [唐]
    驻跸三天路,回旃万仞谿。
    真庭群帝飨,洞府百灵栖。
    玉酒仙垆酿,金方暗壁题。
    伫看青鸟入,还陟紫云梯。
  • 2
    [唐]
    往岁真人朝玉皇,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从白鹿岩前往,应许潜通不死乡。
  • 3
    [清]
    野人似我真如鹿,六月披裘受清福。
    兴来枕石学云眠,瑶草琪花相伴宿。
    飞蝶时时上我身,但见香云不见人。
    早知世外容疏懒,悔往尘寰四十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