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至七字诗·竹》
竹。 临池,似玉。 裛露静,和烟绿。 抱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竹为载体,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首联“临池,似玉。裛露静,和烟绿。抱节宁改,贞心自束”通过描绘竹子在池边生长,受露水滋润,烟雾缭绕的景象,表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颔联“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广泛种植和人们对它的喜爱,表达了竹子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颈联“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竹子比作仙人的手杖,化龙成凤,又将竹子的果实比作凤凰的果实,预示着丰收和繁荣。这一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尾联“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忧虑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担心风吹竹叶的声音会引发人们的别离之情,同时也感叹时光如梭,一去不返。这一联既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
创作背景
《一字至七字诗·竹》是唐代僧人韦式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富有韵味,节奏明快,琅琅上口,颇具特色。诗的内容描述了竹子的形态、生长环境和用途。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可以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推测出一些背景信息。
首先,韦式是一位僧人,他对自然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植物,很可能成为他的创作素材。
其次,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非常流行,韦式作为一位诗人,很可能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而创作了这首具有特色的诗。
此外,这首诗的形式独特,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这种形式需要一定的诗歌技巧和创作经验,因此可以推断韦式在创作这首诗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创作能力和经验。
综上所述,这首《一字至七字诗·竹》是韦式根据他对竹子的观察和感受,结合当时的文化氛围和他的诗歌技巧创作的。
相关诗词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看尽巴山看蜀山。
子规江上过春残。
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慵服气,懒烧丹。
不妨青鬓戏人间。
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漉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