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栖真院栖隐阁》
督邮一见未为辱,不暇税冕为膰肉。 栖隐阁上字犹新,堪叹五湖去不速。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督邮》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段,前半部分描述了督邮对作者的态度,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态度的看法。
首句“督邮一见未为辱”,表达了督邮在第一次见到作者时,并没有把作者当作侮辱。这一句表面上看是赞扬督邮的公正无私,实际上暗含了作者的自谦之词,表明作者一开始并没有被督邮重视。而这种态度在后文“不暇税冕为膰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不暇税冕为膰肉”一句,直接表达了督邮对于作者的不尊重,没有给作者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展示自己的才华。这里用“税冕”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督邮的傲慢态度。同时,“膰肉”在这里也并非只是单纯的食品,更多的是象征着一种地位和尊重。
接下来,“栖隐阁上字犹新,堪叹五湖去不速”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态度的看法。前一句提到自己曾经在栖隐阁上展示才华,但是并没有引起督邮的重视。后一句“堪叹五湖去不速”,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态度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督邮对作者的态度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心境和感慨。通过使用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这首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非常具有艺术性。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公正、尊重和才华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意义。
|
创作背景
《题栖真院栖隐阁》是宋朝诗人祝禹圭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但是,可以从诗的内容和宋代的文化背景中推断一些可能性。
宋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士大夫阶层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宋代也是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广泛传播的时期,许多文人雅士都与僧侣道士交往密切,喜欢游览寺庙道观,题诗留念。
因此,可以推测,《题栖真院栖隐阁》可能是祝禹圭在游览栖真院时,受到寺庙环境的启发和僧侣生活的感染,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诗。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栖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相关诗词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