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过月公故庐》

又向何尘内,随缘转性珠。
自非趋寂灭,人妄见空无。
野日山房掩,寒声雨叶枯。
昔依松柄处,抆泪一灯孤。
作品赏析
这首诗《又向何尘内,随缘转性珠》以其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引人深思。 首联“又向何尘内,随缘转性珠。”中的“何尘内”指的是世间的种种纷扰,而“随缘转性珠”则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随波逐流的哲学观念。这里的“性珠”可能象征着人的本性,需要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其纯真。 颔联“自非趋寂灭,人妄见空无。”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哲学观念,明确指出只有通过“趋寂灭”达到内心的平静,才能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从而看清“空无”的本质。这里的“自非”表达了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而“人妄见”则揭示了人们常常被外界的表象所迷惑,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颈联“野日山房掩,寒声雨叶枯。”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凄凉的秋日,独自在山房中掩藏,听着雨打树叶的声音,感受着寒意。这一联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昔依松柄处,抆泪一灯孤。”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松树下的时光,那时他曾依靠在松柄上,独自一人在孤灯下哭泣。这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现在孤独的处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哲学观念。诗人通过对世间的种种纷扰和人们被表象所迷惑的批判,强调了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孤独处境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哲理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下一首
《喜晴》
诗词关键字: 山房 寂灭
相关诗词
  • 1
    [唐]
    秋风江上家,钓艇泊芦花。
    断岸绿杨荫,疏篱红槿遮。
    鼍鸣积雨窟,鹤步夕阳沙。
    抱疾僧窗夜,归心过月斜。
  • 2
    [明]
    孤村相叩嗜禅翁,一径春风到寺中。
    人语悄闻杨柳绿,鸟啼幽出杏花红。
    经残瘦坐焚香起,茗熟传题得句工。
    足迹不留帘外土,小庭深寂雨空蒙。
  • 3
    [明]
    濛濛云畔月,离离雨底花。
    花发雨偏妒,云过月倍华。
    盛衰如行迹,往来何足嗟。
    世无园绮徒,遂觉商岭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