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访黄吏部不值》

一镜湖光半壁山,主人何往客来观。
闲蝶自专花富贵,幽禽如语竹平安。
烟云变化草木媚,日月往来天地宽。
何当共整登临屐,更上崔嵬绝顶看。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湖光山色的七言律诗,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如镜湖、山、主人、客、闲蝶、幽禽、烟云、草木、日月等,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图。 首联“一镜湖光半壁山,主人何往客来观”,描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象。诗人用“一镜”形容湖面,表现出湖面的平静和广阔,而“半壁山”则描绘了湖畔山峦的雄伟和壮观。接着,诗人用“主人何往客来观”一句,表达了湖光山色对所有人的吸引力,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可以来此观赏。 颔联“闲蝶自专花富贵,幽禽如语竹平安”,进一步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各种形象。前句描述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仿佛在专享花的富贵;后句则描述了幽静的竹林中的禽鸟,它们似乎在诉说着竹林的平安。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幽静和美丽。 颈联“烟云变化草木媚,日月往来天地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进一步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变化和壮美。诗人将烟云比作美丽的少女,将日月比作宽广的天地,表现出湖光山色的变幻莫测和壮美。 尾联“何当共整登临屐,更上崔嵬绝顶看”,表达了诗人对湖光山色的热爱和向往。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和朋友们一起登上山顶,共同欣赏湖光山色的美景。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许多形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诗篇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美好的追求。这些都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访黄吏部不值》是宋代诗人汪翔龙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1. 拜访友人:诗题中的“访黄吏部”表明了诗人去拜访一位姓黄的吏部官员,而“不值”则表示诗人并没有遇到这位官员,可能是因为他不在家或者外出公务。 2. 感慨世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苍梧云水断归程”等句,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遗憾和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综上所述,《访黄吏部不值》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去拜访友人未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关键字: 半壁 登临 烟云
相关诗词
  • 1
    [唐]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
    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蹇为阙,群龙俨若仙。
    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
    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
    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
    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济济金门步,洋洋玉树篇。
    徒歌虽有属,清越岂同年。
  • 2
    [唐]
    谪居潇湘渚,再见洞庭秋。
    极目连江汉,西南浸斗牛。
    滔滔荡云梦,澹澹摇巴丘。
    旷如临渤澥,窅疑造瀛洲。
    君山丽中波,苍翠长夜浮。
    帝子去永久,楚词尚悲秋。
    我同长沙行,时事加百忧。
    登高望旧国,胡马满东周。
    宛叶遍蓬蒿,樊邓无良畴。
    独攀青枫树,泪洒沧江流。
    故人西掖寮,同扈岐阳蒐。
    差池尽三黜,蹭蹬各南州。
    相去虽地接,不得从之游。
    耿耿云阳台,迢迢王粲楼。
    跂予暮霞里,谁谓无轻舟。
  • 3
    [宋]
    醉玉颓来欲化仙,一洼和气蔼芳妍。
    终宵自向华胥去,吏部何曾瓮下眠。
汪翔龙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