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澹氏人安在,缥缈九霄间。 我来唯有石屋,周览百寻宽。 一曲中分夷险,两牖空光平布,满洞贮清寒。 高歌自堪仰,何必论金丹。 周贤士,知此意,薄秦官。 一床一枕,依然犹伴白云间。 门外俗尘如海,门里道心如水,谈笑足回澜。 此事无今古,不信叩嵛山。 |
| 这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古诗,题为“石屋洞”。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诗人的人生观、宇宙观,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和情怀。 首句“澹氏人安在,缥缈九霄间”,诗人以疑问开篇,表达了对澹氏的追寻和困惑。澹氏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缥缈九霄间,意味着他存在于高高的云霄之中,难以寻觅。这种描绘为整首诗增添了神秘色彩,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来唯有石屋,周览百寻宽”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来到石屋的情景。石屋周围环境幽静,石屋宽大,可以让人在其中尽情欣赏四周的美景。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敏感。 “一曲中分夷险,两牖空光平布”两句,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屋的景色。石屋中有一条溪流蜿蜒而过,溪流曲折处显得平坦,给人一种中分夷险的感觉;石屋的窗户洁净无尘,透出清光,如同布匹一般。这种描绘将石屋的自然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歌自堪仰,何必论金丹”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修行的理解。他认为通过修炼内心的力量,就能达到高尚的境界,不必过多地追求金丹等外物。这种人生观的表述,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石屋的描绘和赞美,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整首诗给人以清新、自然、美好的感受,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启示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