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作者在行经岘山时,看到历史上的名人事迹,想起自己的遭遇,感而写下的一首诗。岘山是襄阳南的一座山,晋代的羊祜镇守襄阳时,务德政为百姓所怀,死后立碑于岘山,此后,凡是经过这里的人无不被其事迹感动,泪水纷纷。全诗四句,通过对岘山、羊祜典故的运用,层层递进,使“行客”伤心垂泪的情感得到渲染和加强。
首句“岘首何人碑”,点明题中“岘山”二字,也开启下文。岘山虽美,但如今已无人为之立碑;这实际上是借岘山之无碑,抒发诗人心中的感伤。“何人碑”的“何人”二字,暗指羊祜。
次句“行客独垂泪”,点明诗人自己及今日之现状。上句以“羊公碑”之无,反衬此行要经过的乃是已为历史上的名人之祠庙。在此感伤情绪未流露出来之前,先用“行客”两字将此行旅情景引出。据史载,羊祜镇襄阳,“务德政为百姓所怀”;后来人们在岘山立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一个“独”字、一个“垂”字,把行客的孤独感、垂泪情渲染到极致。此行非止一人一泪之行,而是过客纷纷、人人伤心落泪的旅途。这里以“独”字为“行客”限定一种心境。行客之所以为行客,他们就是满腹心事、满腔泪。此情此景令人惊心动魄。
最后两句“到夜醉时方休休,下马醉月眠沙头”,是诗人借酒消愁的表现。他到了夜晚,醉时方休,下马醉眠于沙头。这种醉眠的描写,在境界上是一种解脱、一种安息。只有醉眠于沙头,才能消除白天的感伤;也只有醉眠于月下沙头,才能把对羊公的敬仰、对襄阳的怀古之情暂时放在一边,使自己从感伤中得到片刻的解脱。由于前两句是平实起健的语言描写,此处借酒力消愁也就更显得沉痛了。“垂泪”、“愁眠”借不语,但感情的复杂内容是不难从这轻描淡写中想见的。这种动人的感情是在咏古中自然表现出来的。这样的运用又是不落痕迹的。总之此诗在于运用古情感人的手法却写出了一种沉郁、悲壮的感情内容。它使人感慨,催人泪下。全诗笔力雄健、落落大方,有古军人悲壮的气势。这种特点与作者自抒身世遭遇的感伤又是统一的。诗与另一首《经五丈原》可称双璧。这首诗一直以情真意深被人称道。这首五言古体诗写得好处在于它的朴实自然、不假雕饰,但它并非浅陋漏尽,绝不可以用平淡浅易来概括其特点。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在于它感情的真挚深厚,在于它用典的恰切生动和语言的高度概括力。此诗被选入《千家诗》,它的价值当不止于它的文学色彩和它的教育意义。
|
创作背景
很抱歉,对于宋朝诗人李善美的《句》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文献资料。通常,诗歌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您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感兴趣,建议您查阅相关的诗歌解读和文学史资料,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
相关诗词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