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读天竺书,为寻无生理。 焚香面金偈,一室唯巾水。 交信方外言,二三空门子。 峻范照秋霜,高标掩僧史。 清晨洁蔬茗,延请良有以。 一落喧哗竞,栖心愿依止。 奔曦入半百,冉冉颓濛汜。 云泛名利心,风轻是非齿。 向为情爱缚,未尽金仙旨。 以静制猿心,将虞瞥然起。 纶巾与藜杖,此意真已矣。 他日云壑间,来寻幽居士。 |
| 这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首段描绘了诗人渴望研读天竺(印度)佛经,寻求无生之道,焚香敬佛,独处一室,只有清水相伴的场景。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对喧嚣的外部世界表现出一种疏离感。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方外之交的向往,希望与几位空门弟子交游,他们的峻范和高标让诗人敬仰。早晨清洁蔬茗,邀请良朋,远离喧嚣,寻求内心的栖息。诗人感叹年岁已高,名利之心渐淡,是非之语亦轻。他反思被情爱所缚,未尽金仙之旨,但相信静心可以制服妄想,避免瞬间的动摇。 诗人的形象描绘出了一位年长而深思熟虑的智者,他以超然的态度对待世俗的困扰,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他用纶巾和藜杖来象征他的决心和智慧,期待有朝一日在云壑之间寻找幽居士,共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通过描绘他的思考和行动,展现出他对佛教教义的热爱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