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郡守李公恩命》
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决心追求知识,不慕名利,向往自然与和平生活的人的形象。首联“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展示了诗人虽然穿着简陋,但心境却超脱物外,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享受。“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决心,他发誓要致力于传承经典,而不被名利所诱惑。颔联通过对“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尾联“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诗人以范蠡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将来能像范蠡一样,远离尘世纷争,过着清净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用词质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理想,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
创作背景
《辞郡守李公恩命》是唐朝文人恒超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及文人心态有关。在唐朝,许多文人雅士都希望通过科举或其他途径获得官职,以提升社会地位和实现人生价值。然而,官场竞争激烈,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人在获得官职后,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辞官。
恒超的《辞郡守李公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郡守李公赏识和提拔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阐述了自己辞官的原因和决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境。
总之,《辞郡守李公恩命》的创作背景与唐代文人仕途观念、官场竞争及文人心态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
相关诗词
-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
贾生年最少,儒行汉庭闻。
拜手卷黄纸,回身谢白云。
故关无去客,春草独随君。
淼淼长淮水,东西自此分。
-
不过林园久,多因宠遇偏。
故山长寂寂,春草过年年。
花待朝衣间,云迎驿骑连。
松萝深旧閤,樵木散闲田。
拜阙贪摇佩,看琴懒更弦。
君恩催早入,已梦傅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