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施邦直棹舟西湖乘月登孤山拜和靖处士墓》

向晚南屏路,相携上钓<舟仑>。
山根晴亦湿,湖面夜难昏。
月色留吹笛,鸥群回洗樽。
来寻林处士,地下有知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充满意境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与友人在南屏路上携手共行,一同垂钓的景象。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 以下是对诗句的具体赏析: 1. “向晚南屏路,相携上钓船。”这两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与友人在南屏路上携手行走,一同登上钓船的情景。一个“向晚”,一个“相携”,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刻的珍视和享受。 2. “山根晴亦湿,湖面夜难昏。”这两句诗描述了环境的美丽和宁静。山根处晴天也显得湿润,湖面上夜色难以昏暗。这里运用了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 3. “月色留吹笛,鸥群回洗樽。”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美好。月光下,有人吹笛留声,鸥群回旋,人们洗杯饮酒。这里的“留”和“回”两字用得非常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鲜活。 4. “来寻林处士,地下有知言。”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林处士的怀念。诗人来寻找林处士,希望他地下有知,能理解和感受到这份深情厚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珍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同施邦直棹舟西湖乘月登孤山拜和靖处士墓》是明朝诗人孙一元的一首诗。该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施邦直一同乘舟游览西湖,登上孤山,拜谒和靖处士墓的场景。和靖处士指的是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称。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游览西湖: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西湖,感受湖光山色之美,这为他们创作诗歌提供了灵感和场景。 2. 登孤山:孤山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登上孤山可以俯瞰整个西湖美景,这也成为了诗人创作的重要元素。 3. 拜谒和靖处士墓:林逋是宋代的著名诗人,他的隐居生活和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诗人拜谒和靖处士墓,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诗人与友人游览西湖、登上孤山以及拜谒和靖处士墓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诗词关键字: 山根 处士 有知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