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晚坐观风亭三首》

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
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
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百尺空台河上城》是一首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诗篇。 首联“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描绘了诗人站在河边的百尺高台上,俯瞰着静静流淌的河水,耳边传来微微的波涛声和秋天的风声。空台的意象给人一种高远、空旷的感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形成呼应。而“远波虚籁”则描绘出一种宁静、虚无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 颔联“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诗人通过旅雁和饥乌的意象,表达了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旅雁象征着远方的游子,而饥乌则象征着国家的困苦和人民的饥饿。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颈联“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于权贵的失望。诗人希望时光能够停下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行动,但现实却不允许。而尘土却只想要依附在华丽的帽缨上,表达了诗人对于权贵的失望和对于自己身份的反思。 尾联“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他并不是为了名誉而忧国忧民,而是出于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和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诗人的孤独、无奈和担当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诗词关键字: 为名 白发
相关诗词
  • 1
    [宋]
    夜深不至春蟾见。
    令人更更情飞乱,翠幕动风亭。
    时疑响屟声。
    花香闻水榭。
    几误飘衣麝。
    不忍下朱扉。
    绕廊重待伊。
  • 2
    [宋]
    年芳已远,凉夏疏疏雨。
    菊占此时开,背佳期、清秋何处。
    滴成金豆,弹破栗文圆,临水槛,倚风亭,全胜东篱暮。
    茱萸未结,谁是多情侣。
    菖叶与葵花,也相饶、也羞妒。
    主人著意,何必念登高,浮酒面,解烦襟,消尽当筵暑。
  • 3
    [宋]
    月榭风亭绕曲池,野梅千树压疏篱。
    暗香别有关情处,独倚栏干默自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