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坐观风亭三首》 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意思:百尺高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出自作者[宋]宋庠的《晚坐观风亭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百尺空台河上城》是一首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诗篇。 首联“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描绘了诗人站在河边的百尺高台上,俯瞰着静静流淌的河水,耳边传来微微的波涛声和秋天的风声。空台的意象给人一种高远、空旷的感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形成呼应。而“远波虚籁”则描绘出一种宁静、虚无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 颔联“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诗人通过旅雁和饥乌的意象,表达了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旅雁象征着远方的游子,而饥乌则象征着国家的困苦和人民的饥饿。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颈联“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于权贵的失望。诗人希望时光能够停下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行动,但现实却不允许。而尘土却只想要依附在华丽的帽缨上,表达了诗人对于权贵的失望和对于自己身份的反思。 尾联“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他并不是为了名誉而忧国忧民,而是出于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和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诗人的孤独、无奈和担当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
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
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

关键词解释

  • 秋声

    读音:qiū shēng

    繁体字:秋聲

    英语:autumn sound

    意思:(秋声,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上城

    读音:shàng chéng

    繁体字:上城

    意思:进城。
      ▶《红楼梦》第四十回:“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
      ▶鲁迅《吶喊•故乡》:“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 河上

    读音:hé shàng

    繁体字:河上

    意思:
     1.黄河边。
      ▶《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攻韩·汾陉,拔之,因城河上广武。”
      ▶司马贞索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