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饱学之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一饱无馀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位士人的生活需求,除了满足基本的温饱之外,别无所求。这反映了他的简朴和专注。
次句“平生万卷书”,则揭示了这位士人的精神世界。他平生阅读万卷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这句诗凸显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深厚的学识修养。
接下来的两句“短檠头雪白,端为惜居诸”,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短檠”指油灯,“头雪白”则暗示了他已经年老。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独坐,灯下读书的画面,展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而“端为惜居诸”则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珍惜。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一个饱学之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展现了人类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创作背景
《读书》是宋朝喻良能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文化环境、社会状况以及喻良能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重视文化教育,士人阶层庞大,读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同时,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读书也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功名、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喻良能作为一位文人,对读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爱。他的《读书》诗,可以看作是对读书生活的一种抒发和表达,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反映了喻良能个人的读书体验和感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有关文献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