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少卿赴召十首》
四海倾瞻调鼎手,朝廷侧席待伊周。 江城父老休遮道,可是星车肯少留。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备受尊敬的重臣,四海之内的人们都敬仰他的权威和能力,期待他能像伊尹和周公一样辅佐朝廷,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而江城的父老乡亲们也纷纷为他让路,希望他的车驾能稍作停留。
首句“四海倾瞻调鼎手”,用“四海倾瞻”来形容人们对这位重臣的敬仰和期待,用“调鼎手”比喻他掌握大权,有能力治理国家。这一句话充满了对这位重臣的赞美和尊重。
次句“朝廷侧席待伊周”,用“侧席”形容朝廷对这位重臣的期待和重视,用“伊周”比喻他的辅佐朝廷,为国为民的贤能。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重臣的地位和能力。
最后两句“江城父老休遮道,可是星车肯少留”,则表现了江城的父老乡亲们对他的敬仰和热爱,他们纷纷为他让路,希望他的车驾能稍作停留。这两句话充满了人情味,让读者感受到这位重臣与民众之间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高远,通过对这位重臣的描述,展示了人们对贤能之士的敬仰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重臣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
创作背景
**宋代诗人李新的《送张少卿赴召十首》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气候以及诗人与张少卿的交往情况有关**。具体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社会背景**。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文化繁荣,但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社会动荡。诗人可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代背景的感慨。
* **政治气候**。当时朝廷的决策、政策以及官场的风气等,都可能影响到诗人的创作。而诗歌中可能寓含了对政治现象的讽刺、批评或赞美。
* **人际交往**。李新与张少卿的交往情况、友情深度以及张少卿的为人处事等,都可能成为诗人创作的灵感来源。诗歌中可能蕴含了对友人的祝愿、勉励或不舍之情。
综上所述,要准确了解《送张少卿赴召十首》的创作背景,还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
相关诗词
-
公子诗成轻万户,将军诺重过千金。
不烦县令前驱去,回采坚珉刻醉吟。
-
倾倒怜才出至公,吹嘘牙颊自春风。
宽和肯问车裀吐,涵养须知内史聋。
-
初排阊阖欲朝天,流电追锋急召贤。
延阁凤池风月好,不须回首望筹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