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即事》
烟暗前村树欲无,草簑篛笠一翁渔。 无端风伯吹斜雨,湿却蓬窗数册书。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景象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首句“烟暗前村树欲无”描绘了乡村的远景,烟雾缭绕,使得前方的村庄和树木显得有些朦胧,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接着,诗中出现了一个身披草簑、头戴篛笠的渔翁形象,这个形象一下子将读者带入了田园生活的场景中,让人感受到乡村的朴实与宁静。
然后,诗中突然出现了“无端风伯吹斜雨”,这个转折使得整个诗歌意境产生了变化,风雨的来临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也带来了些许的忧虑。
最后一句“湿却蓬窗数册书”则进一步描绘了风雨的影响,蓬窗上的几本书被雨水打湿,让人感到些许无奈。但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珍视。诗歌的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
创作背景
**《舟行即事》的创作背景是:当时作者正在避难金华,处于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状态**。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舟行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的悲愤和无奈之情。
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金兵在杭州大肆掳掠后,于北返途中,遭到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在镇江黄天荡的阻击,大败。岳飞和钱需在建康和镇江之间又大败金兵。吴蚧在青溪岭、彭原店再次挫败金兵。在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南宋朝廷仍重用奸臣秦桧当宰相,大肆迫害抗金爱国人士,推行投降卖国之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子实在漂泊中写下了这首《舟行即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与诗歌相关的文献,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