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皎皎石上月,飕飕松下风。 清绝谁领会,倚仗送飞鸿。  | 
| 这首诗《皎皎石上月,飕飕松下风》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幽而宁静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赏析这首诗。 首句“皎皎石上月”,石上月,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皎洁的月光洒在石头上,使得石头上的月影显得格外清亮。诗人用“皎皎”来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清朗、明亮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闲适。 接着,“飕飕松下风”一句,诗人描绘了松树下的微风。飕飕的风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自然之息。松树是山林中的常见植物,其坚韧挺拔的形象也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这里,诗人以松下风声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更显出月夜的幽深。 “清绝谁领会”一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似乎在寻找一种与世隔绝的清绝之境。这里的“清绝”并非指环境真正的“清绝”,而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净、超脱之意。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能够领会这种清绝之境的人,但似乎无人能懂。 最后,“倚仗送飞鸿”一句,诗人以倚仗和飞鸿为意象,表达了一种倚仗远望、送别飞鸿的闲适之情。倚仗表示诗人的独立和自由,飞鸿则象征着远方的自由和无拘无束。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向往自由之情,也表现了他对尘世的淡然和超脱。 总的来说,《皎皎石上月,飕飕松下风》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和向往自由的情感。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和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