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生》
月生十五前,日望光彩圆。 月满十五后,日畏光彩瘦。 不见夜花色,一尊成暗酒。 匣中苔背铜,光短不照空。 不惜补明月,惭无此良工。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月亮变化,寄托情感的诗。诗歌以月生十五前和月满十五后作为时间的分界线,展现了月亮从圆缺到盈满再到消瘦的过程,以此隐喻人生的起伏变化。
诗歌开头“月生十五前,日望光彩圆。”描绘了月亮渐渐生长,人们期盼着它圆满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而“月满十五后,日畏光彩瘦。”则描绘了月亮盈满之后开始消瘦,人们对此感到惋惜,展现了人们对失去美好的悲哀。
接着,“不见夜花色,一尊成暗酒。”通过对夜色的描绘,表达了因月光暗淡而带来的失落感,而“匣中苔背铜,光短不照空。”则进一步以铜镜背面的苔藓比喻月亮的光芒不再,加深了诗人的哀伤。
最后,“不惜补明月,惭无此良工。”表达了诗人希望弥补月亮的缺憾,却又感到无能为力的惭愧,展现了诗人对无法挽回逝去美好的无奈。
整首诗以月亮的变化为载体,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失去美好的悲哀,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刘猛的《月生》一诗,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刘猛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这个背景下,诗人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月生》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在不同阶段的形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月生十五前,日望光彩圆。月满十五后,日畏光彩瘦。”描述了月亮从初生到盈满再到消瘦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物极必反的规律的感悟。
此外,诗中还通过“不见夜花色,一尊成暗酒。”等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匣中苔背铜,光短不照空。”则体现了作者对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走向衰落的无奈和悲哀。
综上所述,《月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刘猛个人对生活、自然的感悟有关。
相关诗词
-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
(一名一箩金、黄金缕、明月生南浦、凤栖梧、鹊蹋枝、卷珠帘、鱼水同欢)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香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
斗觉宵来情绪恶,新月生时,黯黯伤离索。
此夜清光浑似昨,不辞自下深深幕。
何物尊前哀与乐,已坠前欢,无据他年约。
几度烛花开又落,人间须信思量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