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昭明庙》
生为明哲没为神,一点英灵着处新。 秋浦溪山最留意,法华禅定是前身。 九州托庇阴功大,六字加封宠渥频。 更有使君书事实,幽沉从此愈昭伸。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赞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生为明哲没为神,一点英灵着处新”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诗人用“明哲”形容生前的英雄,用“神”来形容英雄去世后的英灵,表现了英雄的智慧和卓越。这一点英灵在新的地方依旧熠熠生辉,表达了英雄精神的不朽。
颔联“秋浦溪山最留意,法华禅定是前身”描绘了英雄所处的环境。秋浦溪山的美景令人留连忘返,而英雄在此修炼,前身是法华禅定的高僧,展现了英雄超凡脱俗的气质和修炼的境界。
颈联“九州托庇阴功大,六字加封宠渥频”赞颂了英雄的功绩。英雄的庇护使得九州安宁,其阴功之大可想而知。而“六字加封”则表现了英雄受到的荣誉和尊崇,也反映了社会对英雄的敬仰。
尾联“更有使君书事实,幽沉从此愈昭伸”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传颂。使君将英雄的事迹记录下来,使得英雄的英名更加昭彰,传扬于世。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英雄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智慧和奉献精神的崇敬。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英雄的形象和功绩,激励人们向英雄学习,追求更高的境界。
|
创作背景
《题昭明庙》是宋朝诗人汪远猷创作的一首诗,诗歌内容主要与昭明太子有关。昭明太子,名为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因谥号为“昭明”,故后世称为“昭明太子”。他性格仁厚孝谨,且极富文采,曾主持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文选》,对后世文学颇有影响。
创作背景方面,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诗人对昭明太子的敬仰:诗人汪远猷可能对昭明太子的文采、性格或事迹有所了解和敬仰,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2. 社会历史背景:宋朝时期,文学创作和诗词歌赋十分繁荣,诗人可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综上所述,《题昭明庙》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了诗人对昭明太子的敬仰以及宋朝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相关诗词
-
于昭明堂。
明堂孔阳。
圣皇宗祀。
穆穆煌煌。
上帝宴飨。
五位时序。
谁其配之。
世祖光武。
普天率土。
各以其职。
猗欤缉熙。
允怀多福。
-
虞山老桧三株青,斗坛半掩招摇星。
道人丹成化鹤去,三桧夭矫飞龙形。
是谁手植经千载,曾见昭明读书在。
几回天上葬神仙,不独人间变桑海。
古人今人绕树行,古今人去树长生。
乃知劲气合元化,不与凡木争枯荣。
长洲老石好异者,百里携杯游树下。
浩嗟天下有树此树无,我去此树何人图?
三日经营双眼力,满空苍翠移真迹。
鹤骨虬筋左纽文,雷裂霜皴古秋色。
日暮袖归归不得,满山风雨山灵惜。
居然赠与卧云人,长啸寒风生石壁。
於乎!
石君诗画天下知,此笔
-
懿文光典册,善美过昭明。
历数归元子,哀荣动圣情。
神灵游帝所,陵寝镇天京。
诔德南郊在,千秋有颂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