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景山无思二大师垂和鄙诗复依前韵奉答》

西北尘游倦,东南野兴深。
帐空惭鹤怨,山暝忆猨吟。
大士真交臂,连篇契夙心。
会须携蜡屐,云峤陟千寻。
作品赏析
这首诗《西北尘游倦,东南野兴深》是一首描绘诗人游历自然,感受生活的优美诗篇。它通过描绘西北和东南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句“西北尘游倦,东南野兴深”,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出了诗的主题,即对生活的游历和感受。这里的“西北尘游倦”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探索和追求,“东南野兴深”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 “帐空惭鹤怨,山暝忆猨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所见所感。这里,鹤的怨声象征着自然的寂静和孤独,而猿的吟声则代表了自然的生动和活力。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深敬畏和热爱。 “大士真交臂,连篇契夙心”,这里的“大士”象征着自然,“交臂”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互动。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神秘,这也正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 最后,“会须携蜡屐,云峤陟千寻”,诗人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向往。他期待着与朋友一起携蜡屐登山,探索自然的奥秘。这里的“云峤”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代表了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游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人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关键字: 连篇
相关诗词
  • 1
    [魏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
    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
  • 2
    [唐]
    周回云水游丹景,因与真妃眺上方。
    晴日晓升金晃曜,寒泉夜落玉丁当。
    松梢月转琴栖影,柏径风牵麝食香。
    虔炸六铢宜铸祝,惟祈圣祉保遐昌。
  • 3
    [唐]
    丹景山头宿梵宫,玉轮金辂驻虚空。
    军持无水注寒碧,兰若有花开晚红。
    武士尽排青嶂下,内人皆在讲筵中。
    我家帝子传王业,积善终期四海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