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竹径桃源本出尘,松轩茅栋别惊新。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场景,通过竹径、桃源、松轩、茅栋等元素的描绘,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清净高雅生活的向往。
首句“竹径桃源本出尘”中,诗人借助竹径和桃源两个意象,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幽静、远离尘世纷扰的环境。竹径象征着清雅,桃源则代表着理想中的乌托邦,两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理想的出世之境。
次句“松轩茅栋别惊新”中,诗人通过松轩和茅栋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松轩和茅栋都是山林中的居所,与尘世中的繁华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末两句“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中,诗人以御跸和山公为喻,表达了对于世俗权力的淡漠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御跸代表着皇家的威严和权力,而山公则是山林中的隐士,象征着清静高雅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两句诗,传达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于清净生活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世外桃源般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歌意象生动,意境优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创作背景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是唐朝诗人崔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中宗的一次出游活动有关。韦嗣立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他的山庄是唐中宗喜欢的一个游玩地点。中宗曾到此游玩,崔湜便作了这首诗来奉和。
奉和是一种诗歌创作方式,即按照原诗的题意或诗意,作出与之相配合的诗。应制诗则是臣子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形式则比较呆板,缺乏创新。
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表达了崔湜对皇帝游幸韦嗣立山庄的赞美之情,描绘了山庄的美景,也颂扬了皇帝的圣明和盛世的太平景象。
相关诗词
-
南洛师臣契,东岩王佐居。
幽情遗绂冕,宸眷属樵渔。
制下峒山跸,恩回灞水舆。
松门驻旌盖,薜幄引簪裾。
石磴平黄陆,烟楼半紫虚。
云霞仙路近,琴酒俗尘疏。
乔木千龄外,悬泉百丈馀。
崖深经炼药,穴古旧藏书。
树宿抟风鸟,池潜纵壑鱼。
宁知天子贵,尚忆武侯庐。
-
曲榭回廊绕涧幽,飞泉喷下溢池流。
祗应感发明王梦,遂得邀迎圣帝游。
-
关塞临伊水,骊山枕灞川。
俱临隐路侧,同在帝城边。
谢公兼出处,携妓玩林泉。
鸣驺喷梅雪,飞盖曳松烟。
闻琴幽谷里,看弈古岩前。
落日低帏帐,归云绕管弦。
叨荣惭北阙,微尚爱东田。
寂寞灰心尽,萧条尘事捐。
朝思登崭绝,夜梦弄潺湲。
宿怀南涧意,况睹北溪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