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顺安楼》

窗含野色入平吞,极目渔樵江上村。
流出异香花堰水,放开老翠叶山云。
竹边僧寺鸥沙绕,柳外人家驿路分。
挂月参天蟠地脉,门前双树几斜曛。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乡村景色。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画卷。 首联“窗含野色入平吞,极目渔樵江上村。”描绘了诗人从窗前远眺,野外的景色尽收眼底,江上的渔舟和樵夫劳作的身影依稀可见。这里运用了“含”和“吞”两个动词,使得景色更加生动立体,仿佛是大自然将美景主动送入诗人的视野。 颔联“流出异香花堰水,放开老翠叶山云。”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述了花堰中流出的水带着异香,仿佛水也有了生命。而“放开老翠叶山云”则表现了山云的自由自在,与叶子的翠绿相映成趣。 颈联“竹边僧寺鸥沙绕,柳外人家驿路分。”描绘了寺庙旁的竹林和江边的鸥鸟,以及村庄外的柳树和驿路。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尾联“挂月参天蟠地脉,门前双树几斜曛。”中,诗人以月亮高挂天空,参天的大树和蟠地的地脉为背景,描绘了门前双树的景象。这里的“斜曛”指的是夕阳的余晖,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题顺安楼》是宋朝诗人房芝兰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地理位置:顺安楼可能位于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诗人被景色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个人经历:房芝兰可能在当时的生活或官场中遇到了一些事情,心情郁闷,登上顺安楼远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3. 社会背景:宋朝时期,国家繁荣富强,文化艺术繁荣,诗人们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房芝兰也有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总之,《题顺安楼》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地理位置、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有关,具体需要根据历史资料和诗人的生平来进行深入研究。
上一首
《句》
下一首
《白苎》
诗词关键字: 地脉 渔樵 驿路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