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
            
            
            
手翻河汉出天关,雪漱霜飞照眼寒。 且向亭前供玩好,却来笔底作波澜。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壮观自然景象的诗,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手翻河汉出天关”中,诗人以壮阔的气势和生动的动作描绘出银河倾泻而出的壮观景象,仿佛可以用手触摸到银河的波澜。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次句“雪漱霜飞照眼寒”进一步描绘了天气的严寒和景象的峻冷。雪和霜在空中飞舞,给人一种清冷、空灵的感觉,与首句的银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出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三句“且向亭前供玩好”将视角拉回到诗人自身,表达了在面对如此壮美的自然景色时,诗人选择在亭前欣赏,沉浸在这美妙的画面中。
最后一句“却来笔底作波澜”则展示了诗人创作的过程,将自然景色转化为笔下的文字,形成波澜壮阔的诗篇。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色,展示了诗人在观察、感受和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体现了诗歌的美感和诗人的才华。
 | 
             
创作背景
  
 《大涤洞》是宋代诗人金坚创作的一首诗。大涤洞位于中国浙江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这首诗描述了大涤洞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氛围。金坚在游览大涤洞时,被其壮丽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具体的创作背景,如金坚为何去大涤洞,以及他在游览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和体验,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我们已无从知晓。然而,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金坚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道教文化的尊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灵山实秀德,仙圣杳难亲。
水溜空沿石,云扃不见人。
川原世上异,日月洞中春。
欲出虚无境,应修有待身。
                        
                         
                        
                                                    
                         
            
    
 
 - 
           
                        
                        
                        
                            
                            
                           天坛绝顶山,彷佛翠微间。
迹久苔纹碎,云根古木间。
丹成人已去,鹤驾未曾还。
犹有箫吹响,时时下旧山。
                        
                         
                        
                                                    
                         
            
    
 
 - 
           
                        
                        
                        
                            
                            
                           此时仙兴发,九锁访名峰。
玉洞昼飞鼠,石池春浴龙。
异人花外见,道士酒边逢。
余欲采芳茗,白云何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