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先生多在山中宿,为爱横斜影上窗。 茁发僧从深涧徙,赪肩奴过别峰扛。 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 空谷不知如许艳,沽来村酒且开缸。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先生在山中住宿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之情。首句“先生多在山中宿,为爱横斜影上窗”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先生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窗外横斜的树影的喜爱。
颔联“茁发僧从深涧徙,赪肩奴过别峰扛”通过描绘僧人和奴仆的活动,展现了山中的生机和活力。颈联“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则进一步通过宰相和将军的形象,表现了山中生活的丰富多彩。
尾联“空谷不知如许艳,沽来村酒且开缸”则通过对比空谷和村酒,突出了山中景色的美丽和先生对山中生活的享受。
整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简练,通过对山中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先生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
创作背景
郑性之的《梅花》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政治环境和他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引发了朝廷内部的纷争。郑性之作为一位朝廷官员,亲身经历了这场变革的起伏和波折。他看到了新旧党争引发的混乱,也深感仕途的艰险和人生的无常。
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性之借梅花喻人,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傲雪凌霜的品格,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人生坎坷的感慨。梅花在寒冷中盛开的形象,与他当时的心境产生了共鸣,因此他写下了这首《梅花》,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志向。
相关诗词
-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