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门西道苑墙雨后经眺作》
紫宫黄屋邃森沉,驰道周庐肃羽林。 树里啼莺清禁切,雨余流水御沟深。 松篁并落钟山翠,云雾长依汉殿阴。 此日歌讴欢在镐,草茅何以嗣华音。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景象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宫廷的庄严、肃穆和美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紫宫黄屋邃森沉,驰道周庐肃羽林”描绘了宫廷的宏伟和森严。紫宫黄屋指的是皇帝的居所,邃森沉则传达出宫廷的深邃和庄重。驰道周庐肃羽林则进一步展现了宫廷的威严和秩序,羽林军的肃立彰显了皇家的尊严。
颔联“树里啼莺清禁切,雨余流水御沟深”则通过描写宫廷内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宫廷的清幽和宁静。树里的啼莺和雨后的流水,给庄严的宫廷增添了几分生机和灵动。
颈联“松篁并落钟山翠,云雾长依汉殿阴”继续描绘宫廷周围的景色,松竹相映成趣,云雾缭绕,进一步渲染了宫廷的神秘和庄重。
尾联“此日歌讴欢在镐,草茅何以嗣华音”则通过描写宫廷的欢乐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于盛世的赞美。此日歌讴欢在镐,指的是宫廷内充满了欢歌笑语,而草茅何以嗣华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希望国家繁荣昌盛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宫廷的庄严、肃穆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盛世的赞美和对于民间疾苦的关心。
|
创作背景
《长安门西道苑墙雨后经眺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汤珍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明朝时期,文坛繁荣,诗人辈出,汤珍便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而这首诗,则是他在长安门西道苑墙雨后远眺时,被美景触动内心,随之而生的创作。
具体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自然环境:雨后的长安门西道苑墙,景色秀美,空气清新,给人以愉悦和宁静的感觉。汤珍被这样的美景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人生感悟:汤珍在远眺美景的同时,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对生命、命运产生一些感慨和思考。这些情感融入诗歌,使其更加动人。
3. 社会背景:明朝虽然文化繁荣,但社会也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纷争。汤珍作为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长安门西道苑墙雨后经眺作》的创作背景是汤珍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产生的诗歌创作。
相关诗词
-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
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
入定衲憎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
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
名利场中空扰扰。
十年南北东西道。
依旧缘山尘扑帽。
空懊恼。
羡他陶令归来早。
归去来兮秋已杪。
菊花又绕东篱好。
有酒一尊开口笑。
虽然老。
玉山犹解花前倒。
-
岭似颓城野日荒,关留遗迹界金房。
蜀人初向京西道,是处为家莫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