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赋得玉水记方流》

积水綦文动,因知玉产幽。
如天涵素色,侔地引方流。
潜润滋云起,荧华射浪浮。
鱼龙泉不夜,草木岸无秋。
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
若非悬坐测,谁复寄冥搜。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玉的诗,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玉的产地、颜色、质地、光泽以及其神奇的效果。 首联“积水綦文动,因知玉产幽”,积水深处的纹理波动,因此知道玉产自幽深之处。这一联描绘了玉的产地和生成环境,展现出玉的珍贵和神秘。 颔联“如天涵素色,侔地引方流”,像天空包含的素色,与大地引领的方形水流相媲美。这一联通过比喻和对比,描绘了玉的颜色和质地,展现出玉的美丽和独特。 颈联“潜润滋云起,荧华射浪浮”,潜在的润泽滋养着云朵的升起,晶莹的光华射击着浪花的漂浮。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玉的光泽和润泽,展现出玉的神奇和魅力。 接下来几联,诗人又用“鱼龙泉不夜,草木岸无秋”、“璧沼宁堪比,瑶池讵可俦”等诗句,通过对比和比喻,进一步描绘了玉的神奇效果和美丽,表达出对玉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联“若非悬坐测,谁复寄冥搜”,如果不是悬空坐下来测量,谁又能寄予深思呢?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玉的赞叹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玉的深入了解和探究。 整首诗通过对玉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玉的珍贵、美丽和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玉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赋得玉水记方流》是唐朝诗人郑俞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一般来说,诗人创作诗歌,往往受到个人生活经历、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了解《赋得玉水记方流》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郑俞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文学风格等。同时,诗歌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表达,不一定与具体的历史事件或社会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下一首
《句》
诗词关键字: 瑶池 素色 积水
相关诗词
  • 1
    [宋]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少际涌如轮。
    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 2
    [唐]
    凤凰城南玉山高,石脚耸立争雄豪。
    攒峰胎玉气色润,百泉透云流不尽。
    万古分明对眼开,五烟窈窕呈祥近。
    有客师事金身仙,用金买得山中田。
    闲开玉水灌芝草,静醉天酒松间眠。
    心期南溟万里外,出山几遇光阴改。
    水玉丁东不可闻,冰华皎洁应如待。
    秋风引吾歌去来,玉山彩翠遥相催。
    殷勤千树玉山顶,碧洞寥寥寒锦苔。
  • 3
    [宋]
    秋气元清切,明蟾千里心。
    金盘上河侧,玉水浸楼阴。
    闺怨有消歇,客愁无浅深。
    关山今夜里,星斗共沉沉。
郑俞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