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望文脊怀瞿硎先生》

文脊山中姓已逃,江城争美少微高。
应知司马来窥鼎,便学春人去种桃。
海上音书断鸿雁,洞中吟啸伴猿猱。
鹿裘谁识先生志,却把虚词倚伏滔。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给人一种隐逸、超脱世俗的感觉,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一些苦闷和无奈。 首联“文脊山中姓已逃,江城争美少微高”,通过“逃”字,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逃避,而“江城争美”则又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这一联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中的隐逸生活和江城的繁华景象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应知司马来窥鼎,便学春人去种桃”,通过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反感。“司马来窥鼎”暗示着朝廷中的权力斗争,“春人去种桃”则表现了诗人选择远离政治纷扰,归隐山林。 颈联“海上音书断鸿雁,洞中吟啸伴猿猱”,通过描绘海上音信断绝,山中吟啸与猿猴为伴的景象,进一步表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孤独和苦闷。 尾联“鹿裘谁识先生志,却把虚词倚伏滔”,通过“鹿裘”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隐逸身份,“谁识先生志”则表达了诗人的苦闷和无奈,而“把虚词倚伏滔”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在隐逸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状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苦闷无奈的心情,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创作背景
《望文脊怀瞿硎先生》是宋朝诗人姚辟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瞿塘峡(文脊山)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瞿硎先生的怀念有关。瞿硎先生是一位隐士,姚辟在游览文脊山时,被其美景所吸引,同时想起了这位隐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瞿硎先生的怀念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吟啸 虚词 鸿雁
相关诗词
  • 1
    [宋]
    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画图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石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返,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
    逝者追可得,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 2
    [唐]
    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
    题诗还问易,问易蒙复蒙。
    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
    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
    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
  • 3
    [宋]
    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图画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古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
    游者如可得,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