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次赵令韵二首》
微云淡日半昏明,初换春衫步屧轻。 行到小桥幽绝处,朗吟诗句答溪声。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微云和淡日的半昏半明之间,穿着新换的春衫,步履轻盈地行走。他走到小桥的幽静绝地,朗诵诗句来回应溪水的声音。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通过自然的景象和诗人的行为,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第一句“微云淡日半昏明”描绘出春天的一个舒适宜人的天气,微云和淡日构成了一幅柔和温暖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初换春衫步屧轻”描述了诗人换上春衫,步履轻盈地行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行到小桥幽绝处”将诗人引到小桥的幽静绝地,这里的环境更加优美、宁静,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同时也为最后一句做了铺垫。
最后一句“朗吟诗句答溪声”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朗诵诗句来回应溪水的声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给人一种优美、宁静、充满生机的感觉。
|
创作背景
《锦溪次赵令韵二首》是宋朝诗人王执礼的一组诗。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未明确记载,因此无法直接得知。但是,可以从诗的内容、风格和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一些推测。
首先,从诗题《锦溪次赵令韵二首》可以看出,这是以“锦溪”为题材,并且是次用赵令韵创作的二首诗。锦溪是一个地名,可能诗人在此地游览或生活过,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所感触,因此以此为题进行创作。
其次,从时代背景来看,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非常兴盛。王执礼作为当时的诗人,可能受到了时代氛围的影响,借助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综上所述,《锦溪次赵令韵二首》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诗人对锦溪的感触、时代氛围的影响以及次用赵令韵进行创作的意图。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更多文献资料的支撑才能进一步揭示。
相关诗词
-
晓梦莺呼起。
便安排、诗家厨传,酒家行李。
点检花边新雨露,春在万家生齿。
道官似、锦溪清驶。
但便有人耕绿野,正不妨、鼓吹频来此。
方觅句,且夷俟。
画桥西畔多春意。
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
行到水穷云起处,依约辋川竹里。
兴未属、王孙公子。
料想明年端门里,有传柑宴罢黄封醉。
肯回首,万杉底。
-
卓鲁久滑涂,临风重怀人。
锦溪有美锦,善制当谁称。
器之汾阳君,烨烨驰华声。
往来试樵邑,口碑播瓯闽。
东阳修何行,桃李三年春。
安得百器之,布满弦歌城。
奈城斗以南,纷纷蒲璧荣。
令君一何廉,廉乃不近名。
令君一何明,明乃不见形。
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
令君一何了,又若刃发硎。
能令政事简,罚者怀其仁。
官府有直气,闾门无枉情。
物论久逾定,去思见民真。
-
我家海岳之画图,乃是小米手所摹。
舟崖翠壁走云气,北连恒碣南衡庐。
长风中来吹不断,疑有鬼物阴卷舒。
石林倏开复冥漠,雷雨欲至愁鼪鼯。
分张尚觉天地窄,惨淡直与造化俱。
斯人一去三百载,流传笔力到方壶。
旧闻仙岩二十四,云窗雾牖仙者都。
锦溪朝朝玉气合,琼林夜夜丹光嘘。
方壶挥毫托真趣,生纸染出才尺余。
天高不见青鸟下,树老仍有玄猿呼。
上清羽士欣入手,珍重不减千明珠。
展观使我长太息,如此云山何处无。
武陵桃花春正开,淮南桂树秋不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