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 分题沧浪池》
沧浪池上水,无日不东流。 披竹寻幽径,携壶趁小舟。 杂花分两岸,丛树掩双丘。 旭日金波乱,微风碧雾收。 登临增慷慨,笑语漫夷犹。 野老闲相过,渔人自对讴。 芙容晴彩落,菡萏晚香浮。 乐事连长句,忘机狎众鸥。 时逢采芹士,为说故园秋。 翠影侵棋局,晴光漾酒瓯。 醉深偏缱绻,义合愈绸缪。 席故儒官冷,堂升弟子优。 年华欺短发,霜落暗征裘。 画鹢行将去,骊驹唱未休。 柳疏萦马首,帆饱出江头。 别思随烟浪,悬怀倚柁楼。
|
作品赏析
【注释】: (陈基序曰:“同夫,豫章人,尝登清江范公、蜀郡虞公 、丰城揭公之门,而余故人危君太朴、揭君伯坊、杨君季 子、邹君鲁望、张君宣仲皆其友也。余与同夫遇于吴之隐 子顾仲瑛所,行且归矣,余与仲瑛宾客,以吴中山水分题 为同夫赠,余辱为之序,至正十一年八月五日也。”)
|
创作背景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 分题沧浪池》是张田送别友人郑同夫返回豫章(今江西南昌)时所写的诗,并以“沧浪池”为题进行创作。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离别之情:诗歌创作往往源于情感,这首诗是张田为送别友人郑同夫而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感,以及对友人离去的思念和祝福。
2. 沧浪池的寓意:沧浪池作为一个分题,可能寓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沧浪池水波荡漾,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不定,同时也可能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波澜。
3. 豫章的地理文化背景:豫章是古代江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诗人选择以“沧浪池”为题,也可能与豫章地区的地理文化特征有关。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情感、沧浪池的寓意以及豫章地区的地理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
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
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
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
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
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
搅柔肠离恨病相兼,重聚首佳期卦怎占?
豫章城开了座相思店。
闷勾肆儿逐日添,愁行货顿塌在眉尖。
税钱比茶船上欠,斤两去等秤上掂,吃紧的历册般拘钤。
-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