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四首追次杨眉庵韵》
年来疏散任清贫,藜杖荷衣白葛巾。 傍竹看山行怕晚,对花临水坐伤春。 拟将兰棹为渔父,来访桃源避世人。 回首仙踪无处觅,东风吹绿半江摐。 ¤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通过生动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艺术的感悟。
首联“年来疏散任清贫,藜杖荷衣白葛巾”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放任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手持藜杖,身穿荷叶制成的衣服和白色的葛巾。这里既表达了诗人的清高与超脱,又透露出他生活的拮据。
颔联“傍竹看山行怕晚,对花临水坐伤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活动,他沿着竹林漫步,欣赏山色,又因怕天色将晚而加快步伐。他面对花儿,坐在水边,感叹春天的流逝。这两句诗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颈联“拟将兰棹为渔父,来访桃源避世人”展示了诗人的理想生活,他希望能像渔父一样,用兰草制成的桨划船,去寻访那避世的桃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联“回首仙踪无处觅,东风吹绿半江摐”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感慨,他回首寻找仙人的踪迹,却发现无处可寻,只有东风吹绿了江边的摐树。这里既有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
创作背景
《晚春四首追次杨眉庵韵》是明代文人谢晋创作的一组诗歌。这四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谢晋通过对晚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美景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同时也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诗歌中可能寓含了谢晋对人生境遇、命运无常的思考,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韧和豁达。
3. 对前人诗歌的追和:这组诗歌是谢晋追和明代诗人杨眉庵的《晚春》诗所作,通过和前人的诗歌,谢晋表达了对杨眉庵诗歌艺术的敬意和赞美。
综上所述,《晚春四首追次杨眉庵韵》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等多个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相关诗词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