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南国秋光过二》
赋西江月词。
南国秋光过二,宾鸿未带初寒。
洞中驼褐已嫌单。 洞口犹须挥扇。
夕照千峰互见,晴空万象都还。
羡他渔艇系澄湾。 欹枕玻璃一片。 |
作品赏析
|
这首《西江月》词,上片写词人对南国秋色的感受,虽然秋光已过了二分,但词人仍然感觉到身上的驼褐嫌薄,还要挥扇驱除残暑。这表现出词人对南国秋季气温仍然较高的感受。下片写词人傍晚在江边所见的景色,夕阳照耀下的千峰互相映衬,晴空下的万象都呈现出来。词人羡慕那些渔艇系在清澈的水湾上,枕着江水,享受着宁静的美景。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南国秋色的感受和江边美景的欣赏,展现出一种宁静、惬意的意境。
综上所述,这首《西江月》词通过词人自身的感受和景物的描绘,表现出南国秋季的气温特点和江边美景的宁静、惬意意境。
|
创作背景
**《西江月·南国秋光过二》是宋代诗人梁安世的一首佳作**。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的一段历史事件有关。当时,梁安世被朝廷召为翰林承旨,这个职务要求他赴汴京任职。而在他离开杭州,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交接职务时,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感慨。为了表达这种情感,他写下了这首《西江月》。词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寓情于景,流露出他对杭州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即将到来的新职务的复杂心态。这也反映了词人的人生感悟和面对生活变迁的深沉情怀。
相关诗词
-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
喧天画鼓要他听。
把著花枝不应。
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
有时醉里唤卿卿。
却被傍人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