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庚子除夕》

纷纷祀灶与禳田,共送残年祝有年。
零雨一冬无半寸,浊流五斗直三钱。
黄金尽地难充贡,白骨如山尚戍边。
怪杀虚堂儿女辈,邀人守岁恼人眠。
作品赏析
这首诗《纷纷祀灶与禳田,共送残年祝有年》是一首对现实进行深刻批判的诗,它通过对祭灶、禳田、雨灾、民穷、戍边等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首联“纷纷祀灶与禳田,共送残年祝有年”,诗人通过描述人们纷纷祭灶、禳田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在艰难时世中求生存的艰辛生活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祈求风调雨顺、丰收有年的朴素愿望的认同和共鸣。 颔联“零雨一冬无半寸,浊流五斗直三钱”,诗人通过描绘雨灾给农民带来的苦难,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雨水持续一个冬天都没有半寸,而浊流却能以五斗的价格买得三钱的浊水,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义。 颈联“黄金尽地难充贡,白骨如山尚戍边”,诗人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和贫困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即使黄金用尽,也无法满足贡品的需要,而白骨如山的人们还要继续戍边,这种描述展现了战争和贫困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尾联“怪杀虚堂儿女辈,邀人守岁恼人眠”,诗人通过描绘虚堂儿女们邀请人守岁,表达了对他们的无奈和同情。守岁是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而进行的传统活动,然而在诗人看来,虚堂儿女们的守岁行为却让人烦恼,这更加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整首诗通过对祭灶、雨灾、民穷、戍边等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同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和不幸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民的关怀。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关键字: 残年 浊流 戍边
相关诗词
  • 1
    [唐]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
    含嚬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
    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臈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二]向潼
  • 2
    [唐]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 3
    [金]
    湔掠幸槐?找缎≡仆牛??巯粝羲芍裢碇?铩*仆顷在汴梁三年,每约会心二三客,登故苑之友云亭,或寓居之西γ,置酒高会,以酬佳节,酣*?呈??涝缤讼芯又?帧*岁在庚子,有五字十章,其一云,去年哦新诗,小山黄菊中。
    年年说归思,远目惊高鸿。
    逮今已复三经,是日奔走尘泥,劳生愈甚,今岁先入都门,意谓得与平生故人,共一笑之乐,且辱子文兄有同醉佳招。
    而前此二日,左目忽病昏翳,不复敢近酒盏。
    痴坐亡聊,感念身世,无以自遣,乃用泽民故事,拟菊烹茶,仍作长短句,以石州之音歌之京洛三年,花满酒家,浮动金碧。
    友云缥缈清游,春笋新橙初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