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妓人出家》

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厌残春。
暂惊风烛难留世,便是莲花不染身。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
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珮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意象的诗,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物质的虚幻。 首联“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厌残春。”描绘出一种繁华落尽的景象,花钿和云鬟都象征着美好和繁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会消逝,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无常。 颔联“暂惊风烛难留世,便是莲花不染身。”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风烛难以留世,莲花虽然纯洁不染,但也无法抵挡生命的消逝。 颈联“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则通过贝叶和梵声的意象,表现了人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和探索,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追求的困难和迷茫。 尾联“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珮人。”则以湘浦无解珮人为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消逝和物质虚幻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哲理,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物质的虚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深感慨和思考。
创作背景
《送妓人出家》是唐代诗人杨郇伯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习俗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在唐朝,妓女作为一种职业存在,她们通常受雇于官府或贵族家庭,用以宴饮娱乐。然而,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和佛教思想的传播,一些妓女选择出家为尼,寻求精神寄托和人生出路。 杨郇伯的这首诗就是以此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妓女出家的故事。诗中的妓女因为对尘世的厌倦和追求精神的解脱,选择了出家修行。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这一选择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人生若梦的感慨。 以上仅是根据诗歌内容和历史背景进行的推测,具体创作背景还需参考相关文献和资料。
诗词关键字: 云鬟 四邻 初学
相关诗词
  • 1
    [唐]
    出家从丱岁,解论造玄门。
    不惜挥谈柄,谁能听至言。
    中时山果熟,后夏竹阴繁。
    此去逢何日,峨嵋晓复昏。
  • 2
    [宋]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
    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
    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
    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
    诸生试罢书如积,剧县归时论正哗。
    安得骑鲸従李白,试看牛女转云车。
    渴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
    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
    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
  • 3
    [唐]
    灵山巡未遍,不作住持心。
    逢寺暂投宿,是山皆独寻。
    有时过静界,在处想空林。
    从小即行脚,出家来至今。
杨郇伯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