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亭枕苍峡,云窦通曲水。 百折如建瓴,虢虢鸣不止。 客来一抽钥,白雾噀岩底。 欻翕千丈蛟,拿空翠涛起。 天开混沌竅,日洗盘古髓。 谅匪畜池鳞,多应化雷尾。 冯陵气易壮,怖荡辞难侈。 日假金洞光,景逾瑶池泚。 谁云游方外,巧异缁尘里。 坡仙颇年数,觌面犹尺咫。 采句贵自然,巩言良是已。 璇题豁灵界,篆出蕃君里。 物生亦倚数,有形必有靡。 道人亦多事,浮念何时死。 余生嗜泉薮,痼习牵研几。 太息动静机,于何寄真理。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亭子,枕靠着苍茫的峡谷,云窦通连着曲折的溪流。水流如建瓴般倾泻而下,发出虢虢的鸣声。客人来临时,打开锁匙,白雾喷涌而出,岩底下的千丈蛟龙腾空而起,翠涛翻滚。天空开辟了混沌的孔洞,阳光洗涤着盘古的精髓。这里并非畜养池中的鱼鳞,而是化成了雷霆之尾。气势磅礴,令人壮胆,恐怖荡漾,辞藻难以形容。金色的洞光照亮了日光,景色美过了瑶池的泚水。谁说这里是方外之地,巧妙奇异不亚于尘世。坡仙已经年迈,面对面只有一尺多的距离。采撷自然之句,实属良言。璇题豁开了灵界,篆文出自蕃君之里。万物生长也依靠命运,有形之物必有消散。道人也多事,浮念何时能止息。我余生喜欢泉水聚集之地,积习难改,牵扯着研究几微之理。叹息动静之机,在哪里寄托真理呢? 整首诗描绘了幽静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真理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疲惫和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