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
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 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 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 巍巍超凡表,尘眼有矇视。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充满元气的意境。至人珍藏的自然之宝,古朴的外貌中充满了元气。他们用泥土塑造佛像,追求真实是一件难事。寺庙高耸入云,诸天神灵都在这里安放他们的位置。十二位尊者坐在高高的座位上,接纳着来者的敬仰。他们超凡脱俗的外表,让尘世中的人们感到迷茫。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现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描绘诸天神灵和尊者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敬畏之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神灵的感受。
|
创作背景
《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是明朝邓韨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慧日寺和十八大阿罗汉塑像有关。慧日寺是明朝时期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位于中国的南方。十八大阿罗汉是佛教中的十八位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他们因为修行的成就而获得了罗汉的果位。
在佛教中,罗汉是指通过修行已经断尽烦恼,获得解脱的圣者。他们具有高超的智慧和神通,能够降伏内心的烦恼和欲望,达到心灵平静的境界。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就是用来供奉这十八位罗汉尊者的。
邓韨作为一位明朝的文人,对于佛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游览慧日寺时,看到了这十八尊罗汉塑像,被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形态所震撼,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用来赞美这些罗汉尊者的庄严和神圣。
综上所述,《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的创作背景与慧日寺和十八大阿罗汉塑像有关,是邓韨对佛教文化和艺术的赞美之作。
相关诗词
-
见闻获安隐,莫不信向心。
是故我归依,愿普如世尊。
甚深净戒聚,功德难思议。
受者获安隐,福慧日夜生。
诸佛常护念,万地渐满盈。
六度四等意,普度诸群盲。
手足初莫犯,节言慎所行。
常乐在定意,是真优婆塞。
质直离谄曲,常与贤圣俱。
爱众犹养己,是名真苦萨。
-
慧日峰高秋色冷,钱塘江静月华明。
寒光一烁周沙界,笔下看来未十成。
-
秋入西山爽气生,烦襟涤尽渐神清。
尘埃不到窗扉静,坐听幽林一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