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春游曲七首》
江南春暖杏花多,拾翠寻芳逐队过。 满地绿阴铺径转,隔枝黄鸟近人歌。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用明快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首句“江南春暖杏花多”,开门见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描绘的主要对象。江南的春天,温暖而湿润,杏花盛开,给大地披上了五彩斑斓的衣裳。
次句“拾翠寻芳逐队过”,以动态的画面描绘了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人们拾翠寻芳,逐队而过,生动展示了春天的热闹与繁华,以及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句“满地绿阴铺径转”,视角从人物转向环境,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环境。满地的绿阴,铺满了小径,转折之处,皆是绿意盎然,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结句“隔枝黄鸟近人歌”,以黄鸟的歌唱作为结尾,既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又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同时,“近人歌”三字,更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明快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
创作背景
《白下春游曲七首》是明代文学家金大舆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描述了春天游览南京(古称白下)的风景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百态的感慨。
创作背景方面,金大舆可能是在春天游览南京时,被当地的美景和人情所感染,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他可能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另外,明朝时期,南京作为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也为金大舆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总之,《白下春游曲七首》是金大舆在南京游览时的所见所感,也是他文学才华的结晶。
相关诗词
-
江南忆,白下最堪怜。
东冶璧人新诀绝,南朝玉树旧因缘。
秋雨蒋山前。
-
白下西风落叶侵,重来此地一登临。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
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
-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
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