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圣观》
织女机成未剪裁,练光浮出五云开。 日边莹彩凭空落,涧底寒声动地来。 望彻九霄人错愕,势倾三井雪崩摧。 卧龙欲起为霖雨,肯逐洪波去不回。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壮丽自然景象的诗,给人一种雄伟、震撼的感觉。诗中以织女的丝绸、五彩的云彩、太阳边的莹彩、涧底的寒声等元素,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的奇景。同时,诗人借用卧龙欲起为霖雨的意象,表达了自然的壮美和不可抵挡的力量。
整首诗的语言生动鲜明,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传达出一种人生哲理:即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人们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总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人生哲理。
|
创作背景
《福圣观》是宋朝诗人姚祜的作品。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历史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道教、佛教等各种宗教思想在社会中流传。同时,宋朝也重视道教的发展,很多皇帝都崇尚道教。这样的社会背景可能为姚祜创作《福圣观》提供了思想和文化氛围。
2. 个人经历:姚祜可能对道教或者宗教建筑有浓厚的兴趣,或者他曾经游览过福圣观,对其建筑、文化或历史背景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3. 文学创作背景:宋代文学繁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很多诗人喜欢通过诗歌来描绘景物、表达情感。姚祜可能通过《福圣观》来描绘福圣观的景色,或者表达自己对道教、宗教建筑等的情感。
总的来说,《福圣观》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来考虑,目前没有找到更具体的创作背景资料,所以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相关诗词
-
永怀间访道,斗上上仙居。
瀑水磬声外,桂花林影疏。
山名孙绰赋,观额葛玄书。
已负秋来约,诛茅兴有余。
-
积雪悬崖照幽谷,轰雷破石响空山。
直疑天上银河水,倒泻千岩万壑间。
-
台山卜隐十余秋,曾伴仙翁处处游。
瀑布长流天上雪,翠屏高倚洞前楼。
云堆华顶寻飚驭,月满灵豀狎海鸥。
此地重归别得路,赤城玉府透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