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山》
院宇萧萧锁暮烟,昔人曾见此升仙。 静看今日流渠水,应是当年炼药泉。 座上山川疑改旧,林中僧行尽长年。 我来寄宿应怀古,始信乡民不妄传。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和思古之情的诗。首联“院宇萧萧锁暮烟,昔人曾见此升仙。”描绘了寺庙的萧瑟和暮色,通过“昔人曾见此升仙”引出了历史和传说中的仙人。颔联“静看今日流渠水,应是当年炼药泉。”则进一步将现实与过去连接,以流淌的渠水象征过去的炼药泉,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颈联“座上山川疑改旧,林中僧行尽长年。”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僧侣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旧时光的怀念。尾联“我来寄宿应怀古,始信乡民不妄传。”则点明了诗人寄宿此地,沉浸在怀旧思古的情绪中,同时也表达了对乡民传说的认可。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将现实与历史、传说与事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深沉、悠远的怀旧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尊重。
|
创作背景
董奉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因汉代名医董奉在此炼丹济世而得名,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陈师韩的《董奉山》诗,描绘了董奉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其中,“奇峰千叠翠微间,一径幽深独往还”之句,描绘了董奉山的险峻和幽静;“丹灶已空犹有气,草堂虽陋亦堪攀”之句,表达了作者对董奉炼丹济世事迹的敬仰;“年来更得游人赏,万树桃花映碧山”之句,则描写了游人欣赏董奉山美景的情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作者游览董奉山时,被其美景和历史文化所吸引,从而写下了这首赞美之诗。
相关诗词
-
紫府沉沉掩夜关,竹阴清扫月中坛。
岁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
〔走笔成〕束带趋承明。
守官唯谒者。
清晨听银蚪。
薄暮辞金马。
受辞未尝易。
当是(一作御)方知寡。
清范何风流。
高文有风雅。
忽佐江上州。
当自浔阳下。
逆旅到三湘。
长途应百舍。
香炉远峰出。
石镜澄湖泻。
董奉杏成林。
陶潜菊盈把。
范蠡长好之。
庐山我心也。
送君思远道。
欲以数行洒。
-
束带趋承明,守官唯谒者。
清晨听银蚪,薄暮辞金马。
受辞未尝易,当是方知寡。
清范何风流,高文有风雅。
忽佐江上州,当自浔阳下。
逆旅到三湘,长途应百舍。
香炉远峰出,石镜澄湖泻。
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
送君思远道,欲以数行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