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荆公祠》
草树荒凉门半开,管祠人去不曾来。 漫装舒国簪貂坐,何似钟山策蹇回。 后世诗名高北斗,向时国论冷残灰。 近儒作记存东庑,一丈寒碑立翠苔。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寂静的场景,草树丛生,门户半开,祠堂空荡,无人来访。诗人孤独地坐着,感慨着过去的荣耀与现在的落寞。诗中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诗歌开头以“草树荒凉门半开”描绘出一个寂静、稍带落寞的场景,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着“管祠人去不曾来”表明了祠堂的空荡,无人祭拜,进一步渲染了孤独、落寞的氛围。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的无奈。“后世诗名高北斗”一句赞扬了历史人物的诗歌成就,“向时国论冷残灰”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整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手法,通过描绘寂静、落寞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创作背景
《题荆公祠》是宋代诗人徐宝之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和文化环境有关。荆公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他推行的新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朝的经济状况,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反对和争议。因此,在宋朝的历史中,王安石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而徐宝之的《题荆公祠》则是在参观王安石的祠堂时所作,通过对祠堂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王安石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诗歌中也涉及到对历史变迁和人生际遇的感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多背景信息,可以阅读诗歌鉴赏类文章。
相关诗词
-
林壑八年闲,吟残山色。
无处烟霞不相识。
真欢清福,举世谁人曾得。
天教分付与,云庄客。
万里侯封,九华仙伯。
未必情浓似吾适。
扁舟风月,好景初无今昔。
遐龄原不在,餐松柏。
内张文忠公祠。
碑额最上层刻张养浩自寿词,草书。
下题八分书七聘堂记四字,记文,正书,苏天爵撰。
碑阴有虞集五言古诗一首。
词综补遗卷十八又录张养浩行香子一叶舟轻一首乃东坡词之误
-
胜花时。
临风渺予思。
厌春妍、红娇绿姹,铅花只恁轻施。
湿模糊、难描树影,白**、尽改松姿。
裙溅冰泥。
鞋翻粉印,浣纱人倦洗胭脂。
青山老、丹移玉井,何处葛公祠。
断桥外、频催画桨,误击琼枝。
忆当年、阿苏小小,鸾箫能品参差。
紫云娘、双歌献酒,绿蓑翁、独钓成诗。
楼殿摇空,管弦作市,乐天有句寄微之。
观未足,朱帘尽卷,情怕雨丝丝。
谁呵手、戗金红上,装个狮儿。
-
将军结发事先朝,百战山河血未销。
总说霁云能慷慨,兼闻去病最嫖姚。
烟尘剑戟迷秋峒,风雨旌旗落莫潮。
自古英雄须庙食,精灵何待《楚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