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道会归平阳》
研硃点易已多年,洞底烟霞别有天。 千里漫来骑只鹤,一官归去领群仙。 药炉暖养烧丹火,茶灶晴分瀹茗泉。 安得尘襟都扫却,相从细读悟真篇。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仙气与飘逸的诗,给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感觉。诗人以研墨点易,烧丹炼药,品茗悟道为主题,描绘了一个超然物外的仙人形象。
首句“研硃点易已多年”,展示了诗人研究易经多年的形象,给人一种深思熟虑、博学多才的感觉。第二句“洞底烟霞别有天”,则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仙气缭绕的洞天福地,仿佛能看到洞中的烟云霞光,别有一番天地。
第三、四句“千里漫来骑只鹤,一官归去领群仙”,诗人以千里骑鹤的形象展示了仙人的飘逸,而后一句的“领群仙”则更加强了这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第五、六句“药炉暖养烧丹火,茶灶晴分瀹茗泉”,描绘了诗人在炼丹品茗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宁静致远,清雅脱俗的感觉。
最后两句“安得尘襟都扫却,相从细读悟真篇”,表达了诗人希望扫除尘世的烦恼,与众人一起细读悟真篇,追求真理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给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感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飘逸的性格。
|
创作背景
《送林道会归平阳》是宋朝诗人王朝佐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王朝佐生活在宋哲宗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变动频繁,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无奈和苦闷,这种情绪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从个人经历来看,王朝佐在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被召为翰林承旨,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但同时也意味着他将面临更多的政治压力和责任。在赴汴京任职之前,他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交接职务,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舍。
其次,从社会环境来看,当时宋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外敌入侵频繁,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深感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综上所述,《送林道会归平阳》的创作背景是王朝佐在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为了表达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而写下的这首诗。
相关诗词
-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牙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
五花骢马七香车,云是平阳帝子家。
凤凰城头日欲斜,门前高树鸣春鸦。
汉家鲁元君不闻,今作城西一古坟。
昔来唯有秦王女,独自吹箫乘白云。
-
黄金意气铁肝肠,革命运中最擅场。
天壤因缘悲道韫,中原旗鼓走平阳。
飘零锦瑟无家别,慷慨欧刀有国殇。
一笑人间痴女子,如君端不愧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