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天留题》
烟霞溟蒙峰九转,澱泼屏风倚天半。 石龙背冷泉声哀,万叠灵鼍飞素练。 江山登临夙所愿,何当骑麟醉游遍。 仙人一去不可见,洞天春晚花流远。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风景并抒发情怀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烟霞弥漫、峰回路转的山水画面,展现出旖旎的风光。同时,通过表达游览江山的夙愿,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首句“烟霞溟蒙峰九转”描绘出烟霞弥漫,山峰层叠的景象,给人一种峰回路转、迷离朦胧的感觉。次句“澱泼屏风倚天半”进一步描绘出如屏风般陡峭的山峰,倚天而立,壮观无比。
“石龙背冷泉声哀,万叠灵鼍飞素练。”这两句通过对石龙、泉声和飞瀑的描绘,展现了山水的灵动与生机。石龙背冷,泉声哀怨,形成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而“万叠灵鼍飞素练”则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如白练飞舞的壮观景象。
“江山登临夙所愿,何当骑麟醉游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江山美景的向往,以及想要遍游四方的渴望。诗人希望能骑着麒麟,沉醉在这美景之中。
最后两句“仙人一去不可见,洞天春晚花流远。”流露出一丝无奈与遗憾,仙人已去,春光已逝,花落水流,美景难再。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也寄寓了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山水之美,同时通过对仙境的向往和逝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
创作背景
《大涤洞天留题》是宋朝诗人果老的作品。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地理背景:大涤洞天是道教圣地,位于浙江,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果老可能被此地的美景所吸引,留下了这首诗。
2. 道教思想:果老作为道士,对道教思想有深入的理解。他的诗可能体现了道教的哲学观念,如自然、无为、清静等。
3. 个人情感:诗歌往往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果老在游览大涤洞天时,可能触景生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歌之中。
综上所述,《大涤洞天留题》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地理、宗教和个人情感等多方面因素。要深入了解这首诗,还需要对果老的生平、道教文化以及宋代的文学风格等进行研究。
相关诗词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凤楼郁郁呈嘉瑞。
降圣覃恩延四裔。
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保生酒劝椒香腻。
延寿带垂金缕细。
几行鵷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
一脚从别海南船,身逐云飞江浙天。
走遍洞天寻隐者,不知费几草鞋钱。